5月22日上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副社长、我校知名校友潘治宏回到母校,这是继2011年学校建校55周年校庆之后,他时隔四年的一次回“家”之旅。在新行政楼318会议室,他与小师弟小师妹们展开了一次简短而深入的思想交流。
潘治宏是我校89级外语专业的毕业生,也是校园广播台的早期成员。此次回来,潘治宏主要率队调研指导内江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百忙之中他特地挤出时间,回母校走一走看一看拍一拍。他想要为远在北京的校友们捎去母校新颜,以解他们对母校的思念之情。获此消息,党委宣传部立即联系校友办举办了校园广播台、校报记者团学生与潘治宏的座谈交流活动。
回到母校的怀抱,潘治宏非常激动。座谈会伊始,他谈到自己对内江、对师院的特殊感情,作为内江人、作为内江师院的学生,他为内江的面貌发展变化、为母校的环境改善等感到由衷地高兴,并表示,在当下社会,师范院校培养的复合型人才正是社会所需要的,并鼓励师弟师妹们在师长的培育下要努力学习、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在与师弟师妹的互动交流中,潘治宏真诚回答了大家的问题。对于同学们提出的如何在网络时代提升校园纸质媒体的传播力度的问题,潘宏志举例道,互联网信息就像是很多小孩儿喜欢吃的快餐,毕竟和精细的大餐还是有区别的。互联网提供的是碎片化信息,校园纸质媒体要想发展,就要与网络快餐信息有所差异,从内容着手,挖掘出深度的、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原创内容。
“功夫在诗外!”在回答如何扩展知识面的问题时潘治宏说到,社会是多元的、复杂的,同学们应该在学生时代就开始培养自己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开放的心态,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去粗取精,学会获取自己成长所需要的养料,从而逐渐去适应社会。与此同时,潘治宏认为大学的平台很广阔,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根据自己的目标、价值取向去规划分配自己时间。他还建议师弟师妹们,要逐渐训练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论,用它来直面困难、分析困难、解决困难。
座谈会上,为帮助同学们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惑,潘治宏还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历,他指出自己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绩,是使命感一直支撑着他。从默默无名的师专毕业生到今天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副社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怀揣着理想,在永不满足的追求中,从基层做起,一步一步不懈奋斗而来的。
此次座谈虽然只有短短半个小时,但对于在场同学来说收获良多,是一次关于未来、关于人生的宝贵指引。“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潘治宏对这句话作了很好的诠释,从他的身上,大家看到了师院学子的无限可能。
座谈会最后,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覃华艳希望同学们以潘治宏为榜样,珍惜学校的平台,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栋梁之才。
参加座谈的还有校友办副主任何佳以及校友办、党委宣传部的部分老师。座谈会结束后,潘治宏还参观了焕然一新的校园广播台。